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Sri Chamundeshwari Temple

雖然南印度廟宇建築沒有採用高聳的中央廟山(Temple-Mountain)來顯示神廟的重要性,Sri Chamundeshwari廟座落於海拔三千多尺高的Chamundi Hill山頂上,加上一百二十尺高的塔門(Gopuram),依然甚具氣勢。廟內供奉著據說是用鈍金鑄造的神像。《經濟日報》20.01.07

Sri Bhuvaneshwari Temple

邁索爾皇宮的庭院內設立了十數座印度教廟宇,各自供奉印度教神話中諸神,最早的一座廟宇建於十四世紀。Sri Bhuvaneshwari廟是典型的南印度廟宇建築,以華麗雕刻聞名,高聳入雲的塔門為入口,四面圍牆保護着中央的神殿,圍牆內側及迴廊都裝飾著印度教神話的壁畫及雕刻。神殿是一座小型的建築物,只容許印度教信徒進入參拜。《經濟日報》17.01.07

Sultan Ahmet Camii

又稱藍色清真寺,最大的特色是擁有6根宣禮塔。宣禮塔的多寡代表了該寺的重要性,普通的清真寺只有2至4根。清真信徒崇拜時需面向遠方的麥加聖城,穆罕默德的誕生地。因此清真寺的設計著重的是朝拜方向,内部沒有明顯的主次秩序,但使用者的身份卻有尊卑之別,男信徒使用中央大廳進行崇拜,女信徒只可待在走廊…。《經濟日報》29.07.06

Bayon Temple

當年吳哥帝王大都信奉印度教(Hindu),只有Jayaraman VII及Indravarman II是佛教徒。一般來說,印度教與佛教廟宇設計各異,佛教供奉佛像,佛塔,廟內沒有廟山。印度教供奉以陰具與陽具媾合造型的林伽石雕(Linga)。Bayon Temple由Jayaraman VII所建,雖是佛廟,但設計卻混雜了印度教元素,例如廟宇中央有廟山,廟內亦有印度教神話的壁畫及雕刻裝飾。《經濟日報》28.07.06

Angkor Wat

埃及的三角金字塔是帝皇的墓穴,墨西哥的梯級金字塔用作供奉神明。Angkor Wat廟宇中央的金字塔,又稱「廟山」(Temple-Mountain),是象徵印度教義裏的宇宙觀。在進入「廟山」頂部神塔的過程是重覆的攀爬,屈膝及彎腰等動作。其實這與由拱頂及參天巨柱所築成的天主教大教堂的空間一樣,目的都是令信眾在膜拜時,下意識地產生一種卑微謙讓的感覺。《經濟日報》27.07.06

Friday, January 26, 2007

Dialectic Building

辯經是拉薩色拉寺喇嘛的一項集體學習活動,僧眾透過辯論,參悟佛法奧義及提高修為。傳統上辯經都是在寺院周圍的空地或樹蔭下進行。Sera Jey Monastery這裏的辯經堂是嶄新的藏式宗教建築類型,首次將辯經活動移師室內進行,不再受風雨影響。《經濟日報》19.01.07

Namdroling Monastery

西藏解放後,部份藏人追隨達赖喇嘛遷移至印度。南卓林寺位於南印度的貝拉庫畢藏人囤墾區,寺院甚具規模,保存著不少藏傳佛教文化。但寺內的廟宇設計遠較傳統藏式宗教建築奢華眩目,其中的表表者Zangdokpelri佛殿,除了傳統的金頂及鎏金寶幢外,殿頂還裝飾了一輪[七色彩環]…。《經濟日報》18.01.07

Amba Vilas Palace

大皇宮於1897年由英國建築師用了15年時間建成,設計巧妙地將印度教及伊斯籣教的視覺元素揉合於歐洲古典建築風格之中。這種設計在十九世紀末的印度十分盛行。宮殿內藏有不少珍寶,其中一張鍍上純金的王座,重二百五十公斤,每年只在特別節日才公開展覽。特權人士可在王座前拍照留念,公眾只能於五十公尺的圍欄外欣賞。《經濟日報》16.01.07

Tipu Sultan Summer Palace

提普蘇丹夏宮是一座在印度十分罕見的木結構宮殿建築。東西兩側為土牆,南北兩面由木柱群組成偌大的半開放式空間有很好的遮陽效果。這座小巧精緻,沒有過份雕刻裝飾的皇宮,現已成為提普蘇丹歷史展覽廳。《經濟日報》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