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4, 2006

論君王

加雅巴曼七世被史學家認為是高棉王朝最偉大的君主, 他於1181年從越南人手中奪回柬埔寨, 隨後南征北代, 國界東臨越南, 北至老撾, 西至緬甸, 南至馬來亞半島, 在位四十年間, 大興土木, 建築道路, 廟宇, 醫院, 宮殿等項目, 其數量與規模遠超於歷任帝王。 事實上, 無論古今中外, 統治者經常以建築作為政治工具, 以「建築寫歷史」, 借助宏偉的建築實踐來炫耀國力, 宣洩權力慾望。 就如我國古代的秦紿皇; 現代版本不得不提及曾叱吒法國政壇的法國前總統密特朗(Mitterrand)。 密特朗在位期間, 利用1789年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的歷史時機, 提出一個影響深遠的「大建築計劃」(The Grand Project)。 計劃建議邀請多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 在巴黎十多個重要的歷史地點, 設計一系列最前衛, 最先進的大型公共建築。 當中包括最具爭議的羅浮宮博物館(The Louvre Museum)(特別是入口的金字塔玻璃幕頂), 還有奧塞美術館(Orsee Museum), 阿拉伯文化中心(Arab Culture Centre), 國家圖書館(French National Library)及拉米雷特公園(Parc da le Villette)等。 然而密特朗最具創意的作品, 則非拉德芳斯新凱旋門(La Defense Arch)莫屬。 從宏觀看巴黎的歷史性地標, 可從爆發法國大革命的巴士底廣場(Bastille Square)開始, 經巴黎市政廰(Paris City Government Building), 羅浮宮(Louvre),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香榭麗舍大道(Champs Elysee)至拿破崙時代建立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為止, 由東至西正好成一直線, 這一連串的歷史建築被史學家稱之為「勝利大道」, 然而密特朗將原先的古老大道再向西伸延, 以樓高110公尺的拉德芳斯新凱旋門作為「勝利大道」的收結。 此舉不但延長歷史的軸線, 還令密特朗在法國歷史上留芳百世。 按照密特朗的說法, 這個「大建設計劃」目的在於恢復法國在世界建築和藝術發展上的領導地位, 但坦白說, 其背後殘存的君主權威特質卻顯然易見。 在民主的國度裡, 一位由人民選出來的總統, 以另一種姿態借助公共建設之名, 將個人的權力慾望盡情地消費。 從八十年代的法國回到當下, 香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天幕」設計方案, 會否又是另一幅寫照? 後記: 昨晚報導稱, 特首決定撤回整個「天幕」設計方案, 重新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進行咨詢。究竟這是特首的一次重大挫折, 還是為背後一個更重大的政治目的所作的佈署?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